豆角得了锈病,用了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效果效果不太好,防治不住,该怎么办呢?求推荐些好的豆角锈病防治药剂?
豆角锈病是豆角种植生产中的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无论棚室种植还是露地种植都会发生,豆角锈病主要发生在豆角开花结荚到采收中后期,而豆角是一直开花坐果的作物。
所以其受害期比较长,病田率100%,病叶率20%左右,给菜农们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那么豆角锈病发病因素是什么呢?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一、豆角锈病发病症状
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主要是对叶片产生危害,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豆荚。叶片染上豆角锈病,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斑,严重时病部变红褐色。
患病部位出现凸起,并且出现粉红色的粉末,影响豆角植株光合作用,不利豆角生长。
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叶片干枯,功能丧失,植株衰老死亡。
二、豆角锈病发生因素
豆角锈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源来自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孢子堆。病原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侵入植株,可借助风雨、昆虫或灌溉进行传播,引起频繁侵染。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95%以上。
低洼、排水不良及豆角种植密度大或植株徒长、通风透光差,氮肥使用过量的田块发病重。昼夜温差大,高湿及棚内结露时间长容易发病。
三、豆角锈病防治措施
对于病害问题,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豆角锈病防治也要做到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
1.农业防治
①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豆角收获后,将残株死苗收集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②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多菌灵拌种,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
③豆角合理密植,建议双行植或单行植,比较容易排除积水及疏通透气,不利于孢子的降落及侵入。
④合理轮作,避免选择前茬作物为种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块种植。
⑤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使根瘤活动增强,植株生长粗壮,叶片浓绿厚实,抗病性增强。
⑥大棚种植豆角,要控制棚内湿度,不要大水漫灌,及时放风增温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棚内夜温,减少结露,减轻病害;露地种植在多雨季节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不要让田间有积水。
2.药剂防治
豆角锈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至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
常用药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腈菌唑、甲托、嘧菌酯、氟硅唑、醚菌酯、烯肟菌酯、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粉锈宁、己唑醇、多菌灵等。
锈病防治以前上述药剂防治都不错的,但是近年来抗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发病后建议菜农用两种不同类别的药物混合使用,效果会比较好,而且持效期更长,防治效果更好。
所以呢,豆角锈病防治建议选择以下药剂:
苯甲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
三唑酮或氟硅唑、己唑醇、腈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醚菌酯或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结束语:豆角锈病防治,一定要先做好环境调控,控制好田间或者棚内湿度,才是最好的防治方法才是防治锈病的关键基础,然后在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才能够很好的止住锈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