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有学道 > 鲥鱼多刺是不是张爱玲的三恨(为什么要恨鲥鱼多刺)

鲥鱼多刺是不是张爱玲的三恨(为什么要恨鲥鱼多刺)

阅读量:5509 时间:2024-03-30 21:05:58 作者:谬兰蕙

摘要:鲥鱼多刺,很遗憾!但笔者只恨鲥鱼未尝,所以要说出相类似的遗憾的那种感觉,就只能用类比的方法了。毛主席点赞过的武昌鱼,笔者倒是领略过,而且时不时就有机会“大恨”一下——武昌鱼多刺!

据说长江有种洄游的美味——鲥鱼,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民所称颂,可惜笔者无缘品味。

古人有载:“鱼之美者:鲥鱼,四月出,时郭公鸟鸣,捕鱼者以此候之。”时出四月,正是布谷鸟催人下田插秧的繁忙季节,笔者揣度郭公鸟就是布谷鸟的别称。

在这繁忙生产的四月,鲥鱼不远万里也结伴而至来到滚滚长江东逝水,逆流溯江而上,目的也是为了找对象然后完成生产。

可恨狡猾的人类掌握了鲥鱼的习性在此恭候多时了。而且,惯看秋月春风的渔夫摸透了鲥鱼的秉性——超级臭美爱惜鱼鳞,只要危及鱼鳞,就立即上浮,所以,渔夫的网一旦碰到鲥鱼就必须立即起网,不然鲥鱼就成漏网之鱼了。

但鲥鱼却十分娇贵,一旦出水就立即气绝,所以,除非立即在船上支起炉灶,取瓢江水,来个白水煮鱼,才勉强可享受到“生猛海鲜”的滋味。

白水煮鱼的滋味笔者在湖北的宜昌领略过,但是那是长江鲶鱼。大卸八块的刀法,用筷子夹起鱼肉来感觉超有分量,放在碗里就会产生大块吃肉的豪情。肉质鲜嫩细腻,大块鱼肉入口,充容感让你感觉每个味蕾都在绽放。

而且入口即化,使得口腔的感觉从充实到虚无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有种身体突然被抽空的那种空灵的美感,感觉整个身体漂浮在空中像庄生化蝶那种羽化飘忽的梦幻。

然而,鲥鱼的美味可能只适合极具耐心的吃货享受,因为鲥鱼的生理结构让人好生烦恼。天纵才女张爱玲就说过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

海棠无香,笔者领略过,只是笔者对海棠的艳丽印象太深从而忽略了海棠竟然是无香的这种缺憾,可见鉴赏的细腻程度还真有待提高。

红楼未完,天啊,红楼梦竟然没有写完,电视里不是有结尾吗?一不小心暴露了笔者的缺憾——红楼未读。

鲥鱼多刺,很遗憾!但笔者只恨鲥鱼未尝,所以要说出相类似的遗憾的那种感觉,就只能用类比的方法了。毛主席点赞过的武昌鱼,笔者倒是领略过,而且时不时就有机会“大恨”一下——武昌鱼多刺!

武昌鱼本来就是长得身体单薄的那种体质,再加上绵密而错综排列的鱼刺,搞得你每次能进嘴的鱼肉跟嗑瓜子的感受有的一比。但武昌鱼的味道客观说还确实是挺鲜美的。

笔者揣度鲥鱼应该比武昌鱼更加鲜美,但鲥鱼的身子骨更加可能比武昌鱼还要单薄,生理结构尤其可能更加多刺,所以,要对鲥鱼产生大快朵颐的痴心妄想那就真是痴心妄想了。

而且“一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这两大恨基本属于精神层面的恨,但对鲥鱼的爱恨交加那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体念,那随时可能产生的一针见血针针见肉如鲠在喉的苦痛的威胁使你全身的肌肉时时处在应急预案的启动状态——肉紧。

肉紧的状态主要是精神层面的痛楚的结果,所以,吃着鲥鱼时心里那个恨啊,如滚滚长江东逝水连绵不绝。但是,我还是渴望有机会“二恨鲥鱼多刺”。真是个吃货!

据说现在已经禁止捕捞鲥鱼了,原因是吃货们的数量庞大,鲥鱼的繁殖能力跟不上吃货们的饕餮欲望,有断子绝孙的危机。拥护这个决定,但也有一丝丝遗憾,就是可能无缘领略“二恨鲥鱼多刺”了。

但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只有冀望农学院的高材生了,也许他们会有办法创造新的“二恨鲥鱼多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当前作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