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是一种多年生的经济作物,一经栽种,可以多年受益。过去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农民在种植桑树的过程中并没有做过科学的规划,大多数情况是根据耕地的多寡以及需求来进行种植。
所以,很多地方的传统桑园并没有形成规模,甚至没有连成片。有些地区桑园多栽种在主要粮食作物耕地的周边,形成四边桑园。
虽然说,这种栽种方式充分利用了耕地资源,但却无法获得大规模的桑叶产出,也就无从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在现代化桑树栽培中,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所以栽种之前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桑树科学种植规划中需要考量哪些细节,希望给有需要的桑农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一、选择合适的栽种区域才能获得高产
我们都知道桑树在我国种植区域非常广泛,因为它的适应性很强,对于气温、水分、土壤和光照等环境因素要求不高。但能种植和获得高产优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能种植,仅仅是表明可以活下去。高产优质则是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还要活得很好,能够给桑农朋友提供更多的经济价值。所以,在现代化规模桑园种植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区域来栽种。
第一,年平均气温不能太低,否则的话会造成桑树生长周期短。桑树正常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30度。一般低于12度,桑树就将进入休眠期。而温度超过40度的话,桑树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
第二,降雨量不能太少,否则的话必须进行人工灌溉。最适宜桑树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第三,土壤不能过于贫瘠,耕作层深度要达到40厘米以上。土壤的酸碱度ph值在5.5~7.0之间最适合桑树生长。土质以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主。
第四,桑园周边基础设施应健全,以便于采摘和管理。本质上来讲桑树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桑叶的采摘完全依靠人工。
规模种植必须考虑到劳动力是否充足以及操作是否简便,在节省劳动力的情况下,使劳动效率不断提高。
二、尽量避开工业污染才能保证桑叶质量
在现代化规模桑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工厂、矿山等工业环境污染问题。因为蚕是非常娇贵的动物,受不得一点点毒害影响。
在小编老家,曾经在村口建了一个砖窑厂。砖厂烧煤产生一氧化硫和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严重影响了桑树的生长。
不少桑农采摘受污染的桑叶喂食蚕,结果引起中毒,损失惨重。最后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砖厂搬离环境才得以恢复。
因此,规模化桑园必须建立在远离矿山和工厂至少5~10千米以上距离的位置。尤其是要注意观察当地的常年风向走势,特别是生产季节的风向走势。桑园必须建设在工厂和矿区的上风口,以减轻影响。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种植烟草和除虫菊等作物的地区,同样要与桑园分开建设种植。两者之间的距离至少要保持在100米以上。
同时,对于桑树种植周边有大量工厂和矿山的地区,在桑树灌溉过程中,尽量不要直接使用地下水和河水,因为它们很有可能被工厂排出来的废水污染。
有一些甚至是剧毒的化学物质和油污,另外还包括一些重金属元素。在桑园灌溉过程中,一定要用干净无污染的水源。
三、选择合适种植规模才能达到效益最优
我国农村经济情况复杂,产业结构多种多样。虽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桑树种植,但其中很多地区并不是以种植桑树养蚕为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附带产业。
所以,在现代化桑树种植过程中,并不是说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大,而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主要产业结构的类型来综合衡量。
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种植桑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应占到本地区农副业总收入的25%~30%为宜。这符合现代桑树种植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
如果桑树种植规模太小,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农民积极性不佳,所以种植规模进一步减小,最终导致经济效益更差。
当然,也不是桑树种植规模越大就越好。因为规模越大,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要越完善,投入的人力和土地资源就会越多,其他的成本开支也会越大。
如果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的话,桑树种植产量和质量就会下降,经济效益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最终出现种的多,亏的多的现象。
按照现在春蚕养殖技术来看,丝茧育桑园大概100盒种需要设置基本桑园6~7公顷。种茧育桑园1000克蚁量需要设置基本桑园10~13公顷。
当然,在桂花具体种植规模、面积和数量方面,还要结合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具体耕地的数量、粮食和其他作物自己程度等因素来综合考量。
对于部分养殖重镇和养蚕大户,可以适当的扩大规模,具体以自己的实际种植生产需要来确定。
第四,设置合理树龄结构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在现代桑树种植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树龄的结构,不是说一次性批量种植就皆大欢喜。因为桑树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能一直维持在高产优质的水平上。
根据桑树品种的不同,高产的年限有一定的区别。一般低干桑的高产期只有5~9年,中干桑的高产期9~15年,而高干桑最长可以达到20~30年。
所以针对不同的桑树品种,一定要合理搭配栽种时间,因分阶段、按比例逐步完成。并且在栽种以后进行适当的维护和管理,使其在树龄树势方面达到合理适当的比例。
一般来讲可以大量采收的青壮桑树要保持在80%以上,需要抚育的幼桑和等待复壮的老桑比例不超过20%。
只有做到桑树种植、补充、接替、轮换、淘汰的有序进行,才能尽可能避免桑叶。产叶量有大的起伏,才能保证每年养蚕的数量基本稳定,才能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以此保证桑农的长久经济效益。
第五,选择合适品种才能保证规模效益
很多桑农在市场上购买桑苗的时候,往往因为品种太多而无从下手。
事实上桑树的品种确实很多,但除了要考虑到遗传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当地的种植环境以及气候特征,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本地条件的桑树品种种植,才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在华南的两广地区,因为气温较高,降雨量丰富,所以应该选择叶片较大,叶肉较厚,成熟较快,生长较旺的高产型品种。比如说“桂桑优12”、“粤桑11号”和“广东荆桑”等。
华东地区的江浙一带,气候温和,降雨量适中,应该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桑树品种。
比如“农桑14”、“丰田桑”和“湖桑32”等。四川重庆一带多栽种“小冠桑”、“花桑”、“黑油桑”和“西农6071”等品种。
河北地区针对风大、沙多和干旱的情况,选育“地桑”防风固沙、兼顾养蚕和割条编制农具及剥皮造纸等,经济效益佳。
除此之外,在现代化桑园种植规划过程中,必不可少要考虑到现代技术在桑树栽培中的应用。比如说机械化改土开沟整地,现代化灌溉设施建设,施肥除虫机械化自动化、病虫害的科学监测和预报等等。
具有不断提高科学栽种和培育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种植,才能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桑园种植之前进行规划的作用和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