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新基建行业是未来10-15年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向,其中包括5G基础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铁、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AI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和大基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大基建是全国性的高铁、高速、机场和全球性的港口、海运为主。
新基建是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创新科技和数字发展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为主。新基建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智能制造大国和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的征程之旅。
七大新基建行业分别赋予了什么样的使命?对中国在全球行业竞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说5G行业,5G基础建设目前在中国前70大城市已经开始建网运行,不过,现在的5G还是弱5G时代,是4G/5G兼容型通信和网络服务相互切换传输的,因为现在的5G基站还不够多。
预计到2026年左右,中国会建设成全球第一个强5G运行的大国,它将实现全国的通信网络和运行速度的快速传输,无论在隧道、大山、地铁、近海都将实现无卡视频连接。
是未来无人驾驶技术要大规模商用还需要靠强5G的无中断网络技术。5G也是中国首次技术领先欧美、日、韩的通信技术。
特高压技术中国一直都是第一,一直被模仿,从来未超越。
中国在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方面,全部都是靠特高压技术在传输,中国不但在国内输电使用了特高压技术,还为巴西、菲律宾、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多个电网建设使用了特高压技术。
这也是美国最想购买的中国专利技术,只是我们不卖,只卖打包工程。特高压技术可以最小损耗电力技术为超远距离输送电力,中国的电网让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黑暗的地方。这在其他大国,是很难实现的。
城际高铁是城市群战略的重要交通枢纽,未来的城市将是1个中心城市+3-5个卫星城市组建成的超级城市群效益,这样的城市群在全球的行业竞争聚集能力,还是金融融资能力都将更加强大。
现在中国的江浙沪城市群、珠港澳城市群、川渝城市群、津冀北城市群已经呈现规模效益,未来20年国内前10大城市群将占中国经济的90%左右的GDP,将占全球经济的25%的GDP。
城际高铁可实现城市群内1小时到达,成为中国智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的基础设备。截止2022年12月份,中国充电联盟成员单位充电桩数量达到179.7万台,其中直流电充电桩76.1万台,交流电充电桩103.6万台。
2022年1-12月份,充电基础设备增加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68.7万辆。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中国市场占全球销量的63.6%,相比去年增加10%左右的市场占比。
无论是充电桩、充电基础设施、还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都全球第一。这就是中国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有充电桩配套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和电池技术优势。
中国贵州的大数据中心,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之一,中国的前20大的科技公司重要的数据中心,大部分都在贵州。因为无论从安全性、绿色性、国家战略性考虑,贵州的大数据中心,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就算全世界断网,贵州的大数据中心没有受到攻击,都可以快速实现国内联网和数据快速恢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了,而是,重要的战略设施。
未来是数据的时代,所有人和人的数据、人和物的数据、物和物的数据,企业数据、政府数据等都是重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被敌对势力掌握,也会影响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
而贵州大数据中心是准军事级别的防御,如果不够发生核战争,是不会被攻击到的。除了贵州大数据中心,中国还有5个根服务器中心,可以保证国内的网络安全。
AI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终极形态,不止是家里的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和汽车的智能语音系统,而是,物流中心、公共交通、商业服务、云计算、医药研发、卫星技术等各行业都可以实现AI人工智能时代。
工厂不再是通过大量人工去完成一件事或者多件事,而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同一个工厂加工出来不同的商品,比如衣服、鞋子在同一车间生产出不同颜色和不同款式的,在智能制造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
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也是AI人工智能技术的缩影,它不但可以学习每个人的驾驶习惯,还会记录下来家停车位、公司停车位、以及常去的停车地方,实现自动停车和路线设定下的自动驾驶。
工业互联网时代,是产业链完美融合的一种商业形态,上下游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和数据驱使下的走势,来完成企业需要的订单,最大效能的实现货物的快速流通,减少产能的过剩或者不足现象。
工业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就是通过所有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让同行业的产能可以在同行间实现互利互通,即保证的自己有足够的订单,还可以把多于订单转给其他企业完成,中间赚钱差价。
目前,我知道的浙江的女装、广州的皮具、泉州的运动服饰,都在走工业互联网的路线,一家工厂的外贸订单突然暴增,已经超过了产能上限,就会找其他企业转嫁产能,而过段时间企业订单多了,又转给了这个工厂代工。
除了服装鞋帽外,煤炭、钢铁、汽车配件、航运、海运、商城垂直采购、光伏、风电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数字化转型,预期未来所有规模行业,都将实现数字化。